歼-16的机翼下面,有一次让咱们军队的远程打击实力提升了一个台阶。
沈飞车间里,工程师一句“我们的飞机可以通过挂载副油箱来提高航程”,立马就在军迷圈里引起了巨大反响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这段报道,打破了苏-27家族几十年的“传统”。
过去啊,所有的苏-27系列战机,从俄制的苏-27SK到国产的歼-11,几乎都没有挂副油箱这个“玩意”,这副油箱油箱能装不少,足足11975升(差不多9400千克),比美军F-15C的容量还多出一倍左右。可偏偏歼-16打破了这个老规矩。
舰载机技术转化,真是个妙不可言的巧思,展现出设计者们的智慧与创造力。
歼-16突然需要副油箱,这事儿得从航母上的舰载机说起。俄罗斯之前为苏-33开发了UPAZ-1型的伙伴加油吊舱,让舰载机之间能在海上“互相帮忙加油”。
舰载机在执行远程反舰任务的时候,常常得先轻油起飞,之后由伙伴加油机在空中帮忙补油。这套技术后来也用到苏-34、苏-35这些机型上了。咱们的歼-15舰载机也会这个技能,现在这技术自然就应用到歼-16上了。
歼-16D电子战机的研发,可能是个重要的推动因素。电子战机里面装满了各种电子设备,耗油也相应变得更高,之前苏-27那套“内油够用”的设计已经不太适用了。为了歼-16D开发的燃油系统改良,现在也已经反映到普通的歼-16上了。
副油箱放在机体后面,其实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。这样的布局不仅可以增加飞机的续航能力,还不会占用主机的空间,有利于留出更多的载荷空间,方便装备更丰富的武器。此外,把副油箱放在背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影响前方的雷达性能,提高战场上的隐身能力。总的说来,这样的设计兼顾了续航和作战性能,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布局。
歼-16挂上副油箱,可不是单纯“多带点油”那么简单。这其实意味着战机能在装满弹药的情况下,飞得更远,待得更久。
你想啊,歼-16要完成第一岛链内的任务范围,得有1200到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。挂上副油箱,去远海执行任务时,心里就踏实了不少,油料不怕用完。
对电子战机也是一样的情况嘛。美军的EA-18G一出动,常常会挂上三个副油箱,主要是因为它里面的电子设备占了不少油量,为了保证巡逻时间,不得不外挂燃油。咱们的歼-16D也遇到类似的问题。
这个7000公里的航程到底意味着啥呢?其实,能飞这么远,意味着它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突击和任务,不用太多地依赖中途加油,也让作战更灵活、更具战术优势。要知道,这样的航程,基本上可以覆盖大部分地区,实现快速机动和长时间待命,真是不容易啊。
有人提出疑问:把歼-16的航程搞到7000公里,值得吗?其实呢,一次空中加油后,它的飞行距离能提升到5200公里,而经过两次加油,总飞行距离就能达到7000公里,算是不少了。
这就表示,从海南岛起飞的歼-16,作战半径能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。这个远程打击的本事,对于维护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,可不是“没有用”,反而是相当关键的。
不过,歼-16可不像苏-34那样挂三个3000升的外挂油箱。苏-34是专门的前线轰炸机,空重有24吨,最大起飞重量达45吨,还能挂9吨额外燃油。歼-16任务定位不一样,也许就只在机腹中线挂一个副油箱,嘿,就是这么简洁实用。
我军的空中加油体系呢,还存在一些短板,比如说,整体的覆盖范围不够广,飞行距离和持续作战能力有限。再者,相关设备和技术还不够成熟,操作复杂,培训成本也偏高。而且,目前的加油机数量偏少,面对大规模作战需求,支援能力还不足够增强。另外,信息联通和指挥协调方面,可能还没达到理想水平,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战响应速度。
说到远程打击,这事儿得提提加油机。咱们的空中加油水平呀,还算不上特别强悍。比如说,轰-6的加油机载油量,比起KC-135来说,只是它的25左右,在1500公里的飞行距离里,也就能提供十吨燃料左右。
一架轰-6的加油能力只能配合一架歼-16飞,而一架运-20加油机啊,能同时支持5到6架歼-16进行空中补给。等到运-20加油机全部上岗后,歼-16的远程作战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。
有了运-20加油机的支援,歼-16能跑得更远,去西太平洋执行任务。由江西、安徽那些基地起飞,经由空中补给,作战半径轻轻松松就能涵盖第一岛链之外的区域。
看似微调,实际上可是买了一大步。
副油箱看似没啥难度,但背后其实反映出我军作战思想的转变。就是从单纯靠机内燃料变成了灵活运用外挂燃油,再到从短距离防御逐渐走向攻防兼备。
这个变化让歼-16在执行远海巡逻、护航、电子战这些任务时,更加得心应手。未来的战场上,歼-16挂着副油箱的画面,或许会变得很常见。
歼-16能挂副油箱的官方宣布,虽然看着只是个小消息,但实际上代表着中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的不断增强。随着更多的加油机加入,我们的战机将能飞得更远,更自信地守护祖国的碧空。
新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