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说国庆不出门就等于浪费假期?别急,先别着急扣帽子,咱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年年热搜的“国庆不出游现象”,顺便和你一起拆解那些“宅家族”背后的真实生活状态,看看是哪些原因让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八天长假躲在家里,或者原地忙碌,甚至在医院里蹲着过节。
每逢黄金周,朋友圈、微博、小红书都沸腾起来,晒吃喝玩的照片层出不穷,仿佛谁没有被人海和高价宰上一刀,假期就白过一样。但你打开数据一看,确实今年的国庆跟往年相比那是杠杠的,大数据扎堆——出游8.88亿人次,总花费8090亿,跨区域流动24亿人次,天天刷新纪录。这种盛况背后,到底是全民集体出动,还是羊群效应下的“应景打卡”?再琢磨一下,人均花费好像也就一百多块,比去年的还少,难道大家都只是在旅游地门口拍拍照,没几个人真的狠花钱?这么高的人流量,花的钱反而缩水了,这假期到底怎么玩的,有点意思。
拉回视角,再看那些留在原地的年轻人,画风立马一转。有的人干脆发帖自嘲:“放弃国庆旅游后,我终于自由了。”一句话,道破人间真相。确实,机票房价疯涨,景区人头攒动,八天假期变成了“八天大逃亡”,本想出去放飞自我,最后反而在酒店和高速公路上排队抢个车位。对于很多人,尤其是刚熬过一年996的社畜来说,这样的“盛景”,可能比加班还让人闹心。
咱不妨来盘盘这些选择宅家的年轻人,到底是被什么推着“逆潮流”走?或者说,躲进小家能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、心安?数据只是冷冰冰的数字,现实里每个人的选择,都有那么点无奈,也有点小机智,甚至有点自我治愈。
比如那位国庆假期去做脚踝手术的小伙伴,和现实硬碰硬必须“极限操作”。平日里工作压力山大,动不动就被消息轰炸,哪怕在病床上还得带着电脑“远程上班”。眼看领导还算通情达理,自己内心的焦虑却一点没减。是不是在当代职场生存法则下面,没有哪一天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时间?说起来挺唏嘘,病假都得和年假调休拼单铺起来,就为了不被“工位长草”,这工作环境,看来也不是给人放开的地儿。刚做完手术那一刻,全麻刚退,消息轰炸式扑面而来,人在病床心在项目,就像《人类清除计划》里全员待命,不敢大意半分钟。亲人边上一边念消息,一边协助回复,真·家庭小型工作组。
更“emo”的是,国庆遇上刮台风,一屋子安静,生日还在病床上过,连个探望的朋友都没有。归根结底,就是现在的长假于他们而言,就是争取一点点主动权,而“自由窗口”到底有多小,只能用极限利用手术恢复期来挤时间。这种奇怪的假期体验,外人看是“病床加班”,当事人却觉得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?还得赶紧好起来,趁年轻还能蹦跶呢!
其实,这种假期状态并不罕见。身边随便一扒拉,很多人不是在路上,就是在电脑前、病床上“半工作半休息”。你以为长假能彻底断联,结果工作消息随时找上门。表面是假期,其实还是半工半休,状态比工作日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话说回来,有人“被动”地宅家,也有人“主动”地选择不出游,家里打上一周游戏,舒服得飞起。你且看小红书上刷景区视频,都是挤成沙丁鱼的游客,人人都在晒自己如何快乐(其实是如何辛苦)。咱们这些“云旁观者”宅家喝着饮料,吃着外卖,玩手游,顺便用网络视频鉴定“人从众”的痛苦,享受来自家里的幸福感。每次看到别人挤地铁、赶景点、抢票,只要再刷一条“景区下雨了,拍照拍不到人头”,这幸福感立马飙升一级。你说奇怪不奇怪?
其实宅家族也不是完全没打算出去,旅游计划一开始也是提上议程的,最后票价太贵,酒店太火爆,直接放弃。一度又想短途动物园玩玩,“关键时刻”又全票否决。不是不想出去,是想自由自在地躺着,心里“窃喜”,感觉“幸亏没出去,今天又能打一天游戏啦!”这别样的节奏,简直比老母鸡蹲窝还盼蛋。
细想一下,大家好像都被一种“假期必须轰轰烈烈才值得”的暗示裹挟着。你不出去玩,就仿佛浪费了机会,不合群了。去年国庆节这位男孩照样随大流冲沈阳,上名胜,排队,啥都没看见,印象只有人海和疲惫。说白了,旅游有时候其实是一种消费主义的“任务式打卡”,比如上班打卡,假期也得打卡。可是这一套模式越来越让人疲惫,不如在家里找点幸福。
再绕一点,社交媒体让大家对目的地幻想都不剩了,攻略、拍照角度、游玩流程明明白白,去一趟仿佛做任务。谁还敢满怀期待“自由探索”,已经是跟着网红路线照单全收,多点新鲜感都很难。可偶尔放下计划,“盲玩”一阵,这种毫无章法的时间反而更难忘。就像去海鲜市场等菜的两个小时,既荒废又美妙,一大盘美食在望,自得其乐。
这种“宅在家也可以玩得开心”的体验,未必都是负面。哪怕你整天宅着,也可能有美好时光,打游戏赢了两把,跟朋友开黑,关机那一刻觉得今年的国庆值了。也不用去挤任何排队,不用抢票,不用被应景的朋友圈折磨,被家里那份宁静包裹着,就是幸福。
当然,这世上还有一类人不得不“假期加班”。比如律师朋友,国庆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换了一份案子,节奏变一下,性质没啥区别。案子多,材料厚,客户盯着进度,工作和假期彻底没界限。和他太太医生的工作一样,节假日要值班,怀孕了也得去医院跑两场门诊。加班变成了生活常态,周末被案子塞满,假期只剩个空壳。别提还有一堆证据要整理,日历表密密麻麻,案子推进一个接一个,不分昼夜,哪里分得清是假期还是工作日?
不过也不是一点假期体验都没有。这种忙里偷闲,比平时还是轻松点,不用穿正装,不用频繁接电话,间或还能参加朋友婚礼,采购待产物品。这种松弛状态,在高强度职场节奏之下,已经算是难得的幸福了。想找机会出去玩,往往要看领导、经济、景区预约情况到位才行。去年勉强出去玩了几天,也是“到哪儿都要排队”,体验感不如在家里放松,有一种“下班时间再上班”的既视感。
你说了这么多,到底国庆该怎么玩才“合适”?说实话,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喜欢游山玩水,也有人喜欢家里打电动,有人被动宅家恢复健康,还有人假期里继续奔波。哪一种生活,才是普通人的假期主场?其实每一种都算,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舒适区,别迷信别人的朋友圈。
现在的“国庆不出游”选择,多少折射了一种新的价值观:不盲从,不卷入,无需为了假期而假装快乐。长假其实只是一块时间碎片,无论拿来加班、休养、陪伴家人,还是在沙发上追剧刷手机,只要你觉得舒服,有那么一点真切的自由感,那就是假期最好的意义。
归根到底,八天长假不是一道数学题,算谁花的钱更多、玩得更尽兴,上多少条热门打卡路线,而是给每个人一点点回到自己的机会,哪怕只有几小时,哪怕只是关掉电脑,哪怕是病床上看看窗外天气。宅家不是偷懒,是一种主动的选择,是用最节约的方式守护自己那点点的小幸福。
听说今年国庆,不少人把自由和舒适带回了家,哪怕只是宅着,也把假期过成了专属自己的模样。下回长假,你更愿意跟风出游,还是宅在家里陪家人、小动物,抑或刷剧打电动呢?留言说说你的假期理想,咱一起琢磨琢磨,最舒服的假期体验,各有各的精彩——你怎么看?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新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